今年9月1日起,揚子晚報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啟動了新一輪的全新“融合改版”。不僅揚子晚報紙質版,揚子晚報網、揚子晚報官方微信等新媒體也一起聯動改版,在強化融合、深度、原創、服務的基礎上,完善不同平臺的產品和應用。尤其是重點打造了十大“融合欄目”,以多元化面貌呈現在報紙、網站、微博、微信、移動客戶端,引起了業內專家的關註。
  渠道與內容有機結合
  南師大新傳院院長 顧理平
  揚子晚報此次推出的特色欄目不僅遵循傳統媒體傳播規律,而且適應新媒體發展趨勢,強化紙質、網站、微博、微信、手機客戶端等多平臺融合。這一系列的努力令人感到非常欣喜。
  媒體融合有兩個關鍵要素,一是渠道成熟,要關註技術的發展與進步;二是內容為王,內容永遠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。十大融合欄目的內容、信息呈現方式很多,從文字、圖片、數據、音頻都有,根據不同渠道打造不同的特色內容,是將渠道與內容進行有機結合,揚子晚報在這方面進行有益而可貴的嘗試。
  深切感受到創新性
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洪兵
  揚子晚報媒體融合實踐令人印象深刻。目前報紙、網站、微博、微信等四個平臺形成了一個很有層次的系統,在各個平臺上從內容重點到呈現方式上都各有側重,發揮各個平臺的特色優勢,嘗試吻合和滿足特有的介質平臺的受眾需求。
  比如此次揚子晚報微信公眾號將早晨僅以語音播報形式出現的《丹丹說天氣》升級為“圖文音”版,迅速贏得微友好評,紛紛與主持人互動。建議《丹丹說天氣》可以結合“歷史上的今天”,即在歷史上國內外的當天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,引出當日的氣象信息,進一步將內容豐富化,與該欄目的微博版、紙質版、網站版進一步實現差異化。
  品牌個體化更顯親和力
  中山大學傳播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
  從此次揚子晚報融合改版打造的“融合欄目”來看,至少有三個亮點:一是探索融合報道機制和策略;盡可能利用報紙、微博、微信、客戶端全媒體形式來進行融合生產和整合傳播。二是強調垂直化、本地化的服務定位;對都市報來說,探索媒體融合的價值歸根結底在於服務市民,而《錢眼》、《揚子觀影圈》、《揚子鑒藏》、《揚子球迷圈》的開設基本上都突出了實用性和貼近性。三是逐步強化品牌意識;《丹丹說天氣》等一些欄目主打記者品牌,這種將組織品牌個體化的做法更具有親和力,也更容易將明星記者粉絲轉化為報社的新受眾。
  最大限度滿足受眾
  清華大學新傳院副院長 陳昌鳳
  揚子晚報全媒體融合改版,及時抓住轉型的機會,創新性地開展融合改版探索,增設“融合欄目”,拓展媒體的概念,為受眾提供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廣泛。更加社會化、互動化的報道,能讓傳統媒體的靜態內容變得動態,引發用戶參與熱潮。應當不局限於只做內容,要開拓到信息與服務,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需求。
  揚子晚報將這些欄目展現在不同平臺上,同時又呈現出各具特色的面貌,既保持了報紙的品牌與專業,又是用互聯網的思維拓寬領域,提供個性化、個人化的信息,打造分享平臺。不僅鏈接社交媒體,還嵌入社交媒體,增加了用戶群體的黏性。
 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威 邵怡
  揚子晚報十大融合欄目
  一:丹丹說天氣
  二:錢眼
  三:揚子名醫團
  四:吃吃喝喝& i要辣油
  五:揚子圖話&揚子百科
  六:熱辣捌一捌
  七:揚子鑒藏
  八:揚子觀影圈
  九:揚子球迷圈
  十:愛萌寵  (原標題:學者熱論本報十大“融合欄目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w98ywnm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